肺炎支原体(MP)是儿童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。近年来,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(MRMP)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,难治性MPP(RMPP)与重症MPP(SMPP)病例也明显增多[1-2],成为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。
1.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(MRMP)感染
MRMP可使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疗效降低,是导致RMPP的重要原因。当前可通过MP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及PCR法检测耐药基因突变来确定是否为MRMP[3],但由于MP对培养条件要求苛刻,培养周期长,临床很少应用。而通过PCR法检测耐药基因突变,可直接检测呼吸道标本,快速获得结果,目前应用最广。
2.难治性肺炎支原体(RMPP)感染
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d及以上,临床征象加重、仍持续发热、肺部影像学加重者,可考虑为RMPP[4-5]。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这一标准可能过于严格,会使抗MP治疗开始过晚,病程和住院时间延长,发生并发症风险增高[3]。在临床中,及早识别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,适时采取措施,可以给患儿带来更好的预后,同时也减少医疗纠纷的可能。因此,有学者推荐,若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后48-72 h仍有发热,肺部病变进展,即应考虑为RMPP或治疗失败,需及早调整抗菌药物治疗[6]。而近年来,基于多重荧光PCR检测技术,可在2 小时内对呼吸道样本中的病原体和耐药突变位点进行检测,更加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及时调整。
3.重症肺炎支原体(SMPP)感染
MPP病情严重,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判定标准即为重症MPP。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往往起病急,病情重,病程长,且并发症多,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。研究发现,早期不恰当的使用抗生素治疗是重症MPP发生甚至死亡的高危因素[7],因此,对于MPP及早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避免病情加重。此外,出现耐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基因突变是重症MPP出现的原因之一,目前研究发现MP的基因突位点是23S rRNA的V区域A2063G 和A2064G [8]。对于临床常规治疗无效,早期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可以及早提示MPP向重症MPP发展的可能。
默乐生物肺炎支原体核酸及耐药突变位点检测试剂盒,利用多重荧光PCR技术同时检测MP核酸及耐药突变,在感染初期即能检测,对于难治性与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具有显著优势。